很多人覺得死亡很遙遠,但它和意外一樣,是無法預測的。提前規劃喪禮,把想要的選項交代得清清楚楚,不只是為了自己,更是替家人省去不必要的麻煩,能自己決定的事情,為什麼要讓家人來承擔?
當我們想到生前契約,多數人都會疑惑:它到底好不好?生前契約的核心,在於提前安排好人生的最後一程,它不僅僅是提供一份服務,更是對家人的體貼,讓他們不用在面對失去你的悲痛中,同時還要處理繁雜的喪葬禮儀,這樣不好的經驗,我體會過,難受的心情無法言喻。
所以為什麼要「等到那時」才煩心?「現在」的準備,才是真正的安心!了解生前契約的內容,並依據你的需求和預算做出選擇,這樣的事先安排,不僅讓你安心,更是對家人的貼心,確保這個決定對你和家人都有幫助,讓這份安排真正發揮價值。
生前契約是什麼?

生前契約,正式名稱叫「生前殯葬服務契約」,就是在你活著的時候,與殯葬業者簽訂一份往生後包辦禮儀服務的合約。
這份契約會事先安排好喪禮的內容與細節,例如禮儀形式、服務內容,甚至預算範圍,並預先支付喪葬費用。當你或指定的親友死亡時,由簽約的殯葬業者,依照合約內容,負責履行相關的服務。
要注意的是,生前契約是「定型化契約」,雙方在合約中,確認好服務內容和金額,之後除非雙方都同意,否則,這些內容和費用是不能隨便更改的,這是對消費者跟業者的一種保障。
生前契約內容與價格

各家殯葬業者推出的生前契約,涵蓋了喪禮的各項細節。正如我在喪禮流程的文章中提到的,隨著社會文化和生活習慣的改變,現代人更偏好簡單的安排,許多傳統禮俗已經被簡化或省略,因此,生前契約的方案也逐漸多樣化。
生前契約內容,大多都是一般人無法自行處理的服務項目,根據宗教信仰不同、提供服務多與少,物品質量好與壞等,通常分為簡約版、標準版和尊榮版等不同選項,你可以參考【喪禮|喪禮流程】想知道喪禮流程攻略嗎? 讓繁雜的中式喪禮變得輕鬆易行!,先清楚喪禮的流程及內容有哪些、過程中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,再依照你的需求,選擇符合你的生前契約。
不過我要提醒,生前契約只有禮儀公司的禮儀服務,不包含政府的行政規費、靈骨塔的塔位喔!很多人誤以為,生前契約什麼都包,其實價格越低,提供的服務及品項一定有不足的地方,所以在選擇生前契約時,要特別確認契約包含哪些服務項目,避免日後產生不必要的誤會或額外的支出。
而生前契約的價格範圍非常廣,主要包括喪禮儀式、禮儀服務、用品和場地布置等。以龍巖的方案為例:
西式生前契約

西式喪禮比較著重在追思和紀念往生者的生命,追思禮拜可以在在教堂或殯儀館舉行,由牧師或司儀帶領誦讀聖經,儀式比中式喪禮簡單的多。
中式生前契約

簡約版的生前契約,是一種輕鬆又富有彈性的規劃方式,這項契約並不包含骨灰罐,非常適合希望極度簡單或選擇環保葬的人。
因為服務項目只有簡單幾樣,建議在選擇這項生前契約之前,要先對喪禮流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,可以參考【喪禮|喪禮流程】你想知道喪禮流程攻略嗎? 讓繁雜的中式喪禮變得輕鬆易行!,文章裡面詳細說明喪禮的流程以及應該注意的事項。
如果有想增加的儀式或服務,就需要另外加購,而附加項目的價格會按照原價計算,你可以搭配瀏覽【喪禮|喪葬費用】花多少錢才算合理?讓你清楚每一分錢的去向!,提前掌握各項服務的費用,避免日後超出預算。

標準版生前契約,常見的基本服務都有,也含做七法事(頭七、尾七兩項服務),除非你有其他想要的服務或物品(例如:功德法事、禮體SPA、紙紮等),或希望禮儀公司代勞(例如:準備做七祭品、準備親友的交通巴士等),才會產生額外的費用,適合大多數人的需求。

尊榮版生前契約,內容更豐富,例如禮堂布置更精緻、有大型花山、物品準備得更多且質量更好、服務人員也多,還有禮體SPA的服務,這些安排不僅提升了整體的氛圍,還能讓你感受到更細緻的服務與照顧,確保每個細節都能完美呈現,適合希望喪禮隆重一些的人,費用自然也就高。
各家殯葬業者推出的生前契約很多樣,選擇前,首先要考慮到你的預算和想要的禮儀服務,只要符合你的需求,都是最好的方案,不過最重要的,記得問清楚服務內容及費用明細,避免隱藏的費用,這樣能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所需的服務上,讓自己和家人都能安心。
可以解決哪些問題?

依照意願,親手規劃告別儀式
「生前」契約,就是強調在自己活著時,按照你的信仰、生活習慣和喜好,先把喪禮的流程、用品和服務確定好,用白紙黑字寫下來。當家人即時需要,只要打一通電話給簽約的禮儀公司,禮儀公司就會依照合約內容處理所有細節,即時為家人服務,讓他們不用再為繁瑣的安排操心,安心在旁邊陪伴。
減少意見分歧產生的爭執
死亡往往來得突然,無論事前準備了多少,留下來的人仍然會感到悲痛和慌亂,甚至無法應對一切。但現在辦喪禮,很多安排依然是由留下的家人代為決定,悲痛心情還沒緩和,討論過程中,容易在情緒激動的情況下,因為意見不合而發生爭執,這種情況十分常見。
所以事先決定喪禮所有細節,準備好生前契約,避免家人受情緒影響,做出錯誤的選擇。
減輕家人經濟負擔
根據統計,喪葬費用通常落在18萬~30萬之間,對許多家庭來說,這是一筆不小的支出。而且,沒有任何一家禮儀公司或葬儀社,會讓你事後付款,一定要先付清費用後,才會開始安排喪禮。
提前購買生前契約,不僅可以讓你預先支付這筆費用,還能選擇分期付款的方式,慢慢準備,也避免了家人將來要一次性支出這麼大筆錢的壓力,不用臨時要籌措費用,傷心又勞累。
用現在的價格,鎖定未來的服務
購買生前契約時,你需要先預付費用,殯葬業者會在你或指定的親友往生後,履行合約。不過,從簽約到往生的時間可能會長達數十年,這段期間,即使相同規格的項目價格漲價,業者也必須按照契約上約定的價格提供服務,不能隨意加價或更改服務內容,而且有契約作為依據,喪禮的安排也不會偷工減料。
準備生前契約,是希望在最後的時刻不拖累家人,也不想讓他們感到為難。不過,還是有一些缺點和風險需要注意,這樣才能避免將來給家人帶來困擾。
生前契約的缺點

無法全額退款
根據法規規定,購買生前契約後的14天內,可以向業者提出解約,申請全額退款。但是,如果超過14天後,發現內容不符合你的需求,只能按照契約中規定的比例進行退款,就算服務還沒履行,也無法全額退費。
另外,如果契約有不需要的項目或儀式,也不能要求退款或退差價喔!所以,一定要在簽約前,詢問清楚所有相關細節,確保服務的項目完全符合你的期望和需求,才能避免將來出現不必要的誤解或糾紛。
契約內容不能隨意調整
生前契約屬於「定型化契約」,一旦簽訂合約,通常不容易變更內容,如果需求跟喜好隨著時間改變,想要更改內容,可能會受到限制,靈活度稍嫌不足。
但目前法規上,對消費者有彈性的保障,允許在簽約後,如果發現有多出來的服務或用品,只要取得禮儀公司跟你的同意,可以選擇用等價的服務或商品,進行交換,只是,如果更改後有產生額外的費用,仍然需要另外支付。
辦喪禮當下,還是要花錢
很多人誤以為,生前契約包含完整喪禮的所有流程和服務,如同上面所說,生前契約只包含禮儀服務,不含政府行政規費、靈骨塔塔位。
而且喪禮服務,隨著生活習慣改變,喪禮流程和儀式已經被簡化或省略,現在生前契約的內容,只包含一些必要的項目,其他選擇性項目如果有需求,就要另外追加服務跟費用。
至於政府行政規費,在治喪期間使用到的殯儀館設施,禮儀公司會先幫你代墊,喪禮圓滿完成後,會再跟你收取代墊的部分。
所以如果沒有完全確認清楚契約內容,容易發生和實際需求有落差的情況。
生前契約的注意事項

市面上生前契約這麼多,除了考量契約內容跟價錢外,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,是要弄清楚販售生前契約的這家公司有沒有合法,現在詐騙這麼多,要怎麼選才能避免掉入詐騙的陷阱,保障自己的權益呢?
生前契約業者必須具備「一定規模」
根據殯葬管理條例,銷售生前契約的業者,必須符合「一定規模」的條件,才能推出生前契約販售,而「一定規模」是指下列幾項條件同時達成:

- 公司必須是殯葬禮儀服務業,且經營禮儀服務業務三年以上。
- 實收資本額要新臺幣3,000萬元以上。
- 要經過會計師簽證確定,最近3年內,平均稅後損益沒有虧損。
- 服務範圍要設置專任禮儀服務人員,而且如果有經銷商代為銷售,應該先向當地主管機關報備。
- 具備生前殯葬服務契約資訊公開及查詢的電腦作業。
- 提供符合內政部標準,且經過主管機關備查的定型化契約。
我曾被朋友問過,有沒有聽過問過XXX公司,不僅送好康,還能拿回現金,因為沒聽過,到內政部全國殯葬資訊網查詢,也沒看到這家公司名字,跟他說這家可能不安全,但他意志堅定,我改變不了他的想法,只能讓他自己小心。甚至還聽過設立的公司不是殯葬服務業,只是跟葬儀社合作推出生前契約,但這些都是違法的。
殯葬服務業屬於特許行業,販售生前契約必須經過信託財產等查核,審查資格比較嚴格。光是台北市,就有多達百家的合法殯葬禮儀業者,但經過政府認證核可的,只有9家可以銷售生前契約。
所以,如果你考慮購買生前契約,務必要先到內政部全國殯葬資訊網查證是不是合法的業者,政府已經幫我們做了把關,不要因為那些好處,掉入詐騙的陷阱,然後再抱怨生前契約的不好…
善用 5 天的契約審閱期
有些銷售人員會告訴你,契約是公司內部的機密,不能外流,只能在現場閱讀,不能帶回家,結果讓你在完全不了解契約內容的情況下簽約。
其實,法律規定消費者有5天的時間可以審閱契約內容,當你在聽完產品說明後,不用急著簽約,把契約帶回家,慢慢仔細檢查每一項條款,確保契約內容沒有任何問題。
不宜以投資心態購買
有些銷售人員為了推銷生前契約,會用「保值」、「增值」、「賺錢」等話術來吸引你多買幾張,拜託千萬不要再輕易相信!
相信你曾在新聞中看過,過去就有消費者因為這些話術,一口氣買了好幾張生前契約,結果一張都轉賣不出去,大部分都是等到身邊親友有了需求,才終於脫手,根本很難靠轉賣生前契約賺錢。
購買生前契約,我希望你是真的有需要再買,它就像保險一樣,都是考慮到未來的事,先未雨綢繆做準備,不要再以投資心態購買了!
契約應以書面明訂總價與付款方式
契約中應明確標註總費用,若有其他的外加費用,都要在契約內記載清楚,不能因為將來貨幣升值貶值、通貨膨脹或信託財產損失為由,要求你要額外付費。
同時,雙方協議的付款方式也要在契約內註明,不管是一次性支付或分期付款、現金繳費或信用卡付款,都要詳細說明,你也要記得向業者索取發票,作為付款憑證,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糾紛。
簽約日14天內可無條件解約
如果簽約後,感到後悔想解約:
- 在簽約日起14天內,以書面方式申請解約,業者必須在30天內全額退款。
- 在簽約日起14天後才解約,退款金額會按照契約中的比例退還,而且不能低於總價的80%。
- 選擇分期付款的人,則是退還已付款扣除契約總價約定比例的餘額,這比例不能超過20%。
例如:你購買總價20萬元的生前契約,分期付款已付了10萬元,契約的約定比例為15%,簽約1年後想解約。
20萬(契約總價)x15%(分期約定比例%數)=3萬,10萬(已付金額)-3萬=7萬。
解約後,你可以拿回7萬元。
如果契約裡沒有記載退款的比例,則應退還全部已繳金額;分期付款的情況也是退回所有繳納的款項。
熟讀契約的服務項目、規格與實施程序
為了讓你能更清楚知道合法契約的形式,內政部民政司的網站,提供了「生前殯葬服務定型化契約範本」,讓大家在購買前,可以檢查業者的契約內容是否符合政府的規範。除了查看範本的主要條款外,還要參考範本後面的附件,這樣能更加清楚自己會得到的服務內容。
另外,契約應清楚列出實施流程、各項服務的詳細說明和服務的規格,不能使用「一場喪禮」或「一組禮儀人員」等含糊不清的字眼。
廣告與文宣是契約內容的一部分
廣告和宣傳內容,通常是吸引消費者購買的原因。有些業者會悄悄在廣告中加註「圖片、文字和服務內容僅供參考」等字樣,但其實這是違法的!
建議將廣告及相關宣傳資料保存,後續在簽約時,一定要仔細檢查,和業者充分確認契約內容,確保服務項目、廣告描述及你的理解是相同的。
定期檢視與調整契約內容
因為生前契約到實際履行的時間,可能要等好幾十年,隨著時間過去,你對後事安排的想法可能會改變,所以建議定期檢查契約內容,看有沒有需要調整的地方。
要注意,殯葬業者不能將已經約定好的服務項目,如果你沒有使用,就視為放棄,也不能不允許你更換其他項目。只要總價不變,你可以要求更改服務項目或規格,最好在簽約時就寫清楚檢視和修改合約的時間。
如果業者停止提供某項服務或商品,必須經過你的同意後,才能用同等級或更好的替代品來替換,但在雙方協調下仍無法達成協議,你可以要求解約。
業者要將75%預收費用交付信託
法規強制要求,殯葬業者在收取消費者所預繳的費用後,必須提撥75%的金額交付信託。
實際上,殯葬業者提供服務的時間,可能會是好幾年後,所以為了保護你的權益,殯葬業者只能先使用你預付費用的25%,而已經交給信託的75%費用,業者在沒有履行服務,或契約被解除、終止的情況下,是不能隨便提領的。
如果負責管理的信託銀行,每年結算信託財產後,發現殯葬業者的預收費用沒有達到75%,那麼銀行會要求業者用現金補足差額。此外,如果業者破產、解散,或者停止營運超過六個月,導致不能對你提供服務時,信託銀行經過主管機關的批准後,可以將剩下的信託資金,根據你已繳款的比例,退回部分金額。
信託制度的涵義,是為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,確保你的錢,可以安全地被管理,直到你真正需要這些服務的時候,畢竟生前契約採預先付款,往生之後才會使用到的商品,我們沒辦法保證這些公司,到時候仍然存在並且提供預定的商品內容,所以法規才會強制要求業者交付信託。
另外,業者也必須將信託提撥金額的資訊,公布在網路上,你可以定期向信託銀行查詢,所繳費用的信託呈報狀況,如果發現提撥金額和繳款比例不符,要立刻向業者反應,甚至可以向主管機關檢舉喔!
生前契約常見問題

誰適合購買生前契約?
- 希望減輕家人負擔的人:
希望在自己往生後,家人可以不用煩惱繁雜的喪禮怎麼安排,以及擔心要一次支付大筆費用的經濟壓力。生前契約可以讓喪禮的流程和預算等,事先確定好,減少家人的麻煩和花費。 - 希望避免家人意見分歧吵架的人:
許多家庭在處理喪事時,因為不同意見發生爭執是很常見的。生前契約能事先幫你確定每個細節,讓家人不必再因為想法不同,在喪禮安排上爭得臉紅脖子粗。 - 對喪禮又特殊需求的人:
像是宗教信仰、喪禮儀式想加入個人特色或創意等,透過生前契約可以將這些需求白紙黑字寫清楚,確保在往生後,能依照你的意願進行。 - 健康長期有問題或高齡者:
高齡或健康情況不穩定的人,更要提早安排身後事,以免往生後,家人還沒緩和失去的悲痛,臨時手忙腳亂。生前契約可以在你還能自主決定時,就安排好相關事宜,不讓家人有更多操不完的心。 - 精打細算的人:
不希望在喪禮安排上匆忙決定或被騙,不想被坑了還不知道,想要有充足的時間比較不同的禮儀公司和服務項目,找到值得信任、符合預期的服務商,確保往生後有一定的服務品質。或者,擔心將來一次支付大筆費用會給生活帶來困擾,想透過分期付款的方式,慢慢準備喪禮預備金,減輕財務壓力,不影響日常生活。
生前契約可以轉讓嗎?
生前契約一般可以轉讓,只是可能會收取一些手續費,具體轉讓條件會依各家殯葬業者的合約內容而定。
我要再次提醒,千要不要以投資心態去買生前契約或塔位,如果有人跟你說投資這些可以賺到錢,百分百都是詐騙!買了只會讓你被套牢而已,賺錢這麼辛苦,請守護好你的錢包,當你或家人真的有需要再買就好。
買生前契約哪一家比較好?
不同禮儀公司的服務和價格都有所差異,建議你先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選擇適合的公司,保障你的消費權益:
- 合法禮儀公司:
這是最重要的!合法的禮儀公司會受到政府相關部門的管理與監督,可以到內政部全國殯葬資訊網,查詢合法殯葬業者的名單,只有經內政部核可的業者才能銷售生前契約,購買前先確認是否具有資格。 - 透明的價格和服務內容:
好的禮儀公司會主動說明清楚服務流程、項目規格及價格,還有選擇性消費有哪些,這樣可以避免日後因為不清楚的收費標準產生的糾紛。 - 清楚的書面契約:
確認是否有提供書面契約,並將談好的服務項目,用書面詳細紀載,內政部民政司網站提供了生前契約範本,你可以依照範本檢視業者的契約內容,看看是否符合規範。 - 信託機制:
政府規定,具有一定規模的殯葬業者,每販售一份生前契約,必須將收到的75%費用交付信託,你可以確認業者是否將預收的款項交付信託管理,以保證未來能如約提供服務。
經過上述條件,確認選擇的禮儀公司是沒問題的,再依照你的需求及預算範圍,去挑選適合你的生前契約。
你也可以上網看看大家推薦哪幾間禮儀公司,只是根據我的經驗,只會讓你越看越模糊,因為優約點都有,到頭來還是不知道怎麼選,契約也看不懂,只能親自去接洽、去感受銷售人員的服務、仔細問清楚內容,才能真正知道哪一家適合你。
生前契約可以取消嗎?
當然可以!如果你購買生前契約後,覺得好像買的太衝動、或後來發現內容不適合你,只要:
- 簽約日起14天內,可以無條件解約。
- 超過簽約日14天後才想解約,退款金額會按照契約中的比例退還,但不能低於總價的80%。
- 選擇分期付款,會將已付款的金額,扣掉契約總價約定比例,算出來的餘額退還給你,但比例不能超過20%。
建議在聽完銷售人員說明後,簽約前先善用5 天的契約審閱期,確認這份生前契約真的是你要的再簽約,不要給自己日後帶來不必要的困擾和損失。
有保險的壽險,還需要買生前契約嗎?
大部分買壽險,是為了幫自己準備喪葬費用,或是為了留下來的家人,未來生活著想。
辦喪禮本來就是很花錢的事,但現在萬物皆漲,大家生活壓力大,突然收到一筆金額,除非家中有小孩或需要照顧的長輩,否則保險金大多用來應付家人的生活開銷,喪葬費反而只剩下少部分,有的人就算有經濟能力,也會想多留些錢在身上,對親人的喪禮縮減很多流程與服務,沒有給予基本的尊重,所以如果想要有尊嚴的喪禮,單靠壽險來處理可能不行。
另外,因為死亡通常來得突然,除非能提前知道往生的大概時間,而你也願意提前準備好,不然當我們要辦喪禮的時候,根本沒有充分的時間可以好好準備,常會覺得慌亂、不知所措。
而且禮儀公司會請你在開始要辦喪禮(需要接運遺體的前或後)的當天或隔天付清費用,才會開始正式服務,應該沒有一間可以事後辦完喪禮才付款。壽險雖然能幫忙分擔喪禮費用,但理賠金不一定能馬上拿到,要看業務員送件時間,以及壽險公司處理理賠的速度,在那之前,家人還是得先自己湊錢,如果你或家人手頭上沒有這麼多錢,後續喪禮會很難處理。
生前契約的功能和壽險不一樣。壽險能給你的,是理賠金,它不會幫你安排喪禮;但生前契約,專門針對喪禮的安排,提供的是禮儀服務,包括所有細節和費用,可以讓你提前規劃好喪禮服務、準備好費用,不會讓家人在你往生後,因為沒有時間、心力和金錢,而手忙腳亂。

我曾經發生過重大車禍,經歷過死亡瞬間,其實,「死亡」一直都在我們身邊伺機而動,只是大部分的人仍然認為,它還是離得很遙遠,只會發生在我們年老之後。
但如同上面的新聞,一場意外來的措手不及,媽媽得知兒子的死訊後,當場情緒潰堤,一旁的妹妹也跟著淚崩,幸好有先準備生前契約,只要一通電話,禮儀人員馬上到場協助處理後事,確保家人在悲痛情緒中找的到人幫助,也不用為後面的喪禮細節煩心,減少他們在悲傷中還要承受的壓力。
生前契約到底是為了什麼?
說實話,以前的我也覺得生前契約沒必要,光聽到要20幾萬就不想要了,雖然可以分期付款,但還是意願不大,直到爸爸的離去,我才真正感受到有一份生前契約,對留下來的人有多方便。
當時醫生告知我們爸爸已經要不行了,問我們有沒有準備好他的後事,因為不願意相信爸爸會離開,也不希望滅了活著的希望,所以什麼都沒準備,聽到通知後真的慌了,因為留給我們的時間已經不多。
在內心充滿悲傷,還要匆忙找資料,大家的需求跟預算又都不一樣,當我們還在為決定要哪些喪禮儀式跟禮儀公司爭論感到煩惱的時候,接到親戚的電話,說要把自己已經繳完費用的生前契約,轉讓給我們使用,讓我們好好幫爸爸處理後事。
聽到後突然很想哭,除了充滿感激,也覺得鬆了一口氣,因為生前契約已經決定好了內容,我們不用再煩惱要決定哪些麻煩的喪禮儀式,也不用再為龐大的費用感到負擔大,更不用因為想好好辦一場喪禮卻辦不到感到灰心跟遺憾,可以放心地為爸爸送終了,之後喪禮也很順利圓滿完成。
經過這次的經驗,我覺得生前契約並不單單是在"準備死亡",還是在為家人留下安心的安排,不用煩惱到底要怎麼做,也不會因為突然要花一大筆錢感到壓力大,讓我們在離開之後,也能確保家人有充分的準備,不會被突如其來的死亡,打亂生活,讓他們知道,我們早就為他們想好了,把愛留給他們,不留下更多負擔。
當我們的貼心能為家人帶來輕鬆,你願意這樣做嗎?
我跟很多長輩聊到,有沒有想過怎麼準備身後事?不少長輩會跟我說「交給孩子們決定,他們方便都好。」,但這句話在我聽來,看似是為孩子著想,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幫忙處理後事就好,其實卻是將責任,轉嫁到他們身上,這樣可能會讓他們在安排喪禮時更有壓力,不知道長輩的真正想法,還要一邊傷心、一邊去猜該怎麼做才對,變得更加為難。
禮儀師分享過案例,長輩跟孩子的宗教信仰不同,孩子就照自己認識且習慣的宗教去辦喪禮,喪禮結束後卻夢見長輩在責怪他們,怎麼都沒收到東西,讓他走得不順,隔天早上打電話跟禮儀師求救,能不能重辦,但喪禮是無法重來一次的,最後只能再花一次錢,把能做的儀式事後補足。
更多是每個人的金錢觀、價值觀不同,在協調需要哪些喪禮安排時,常常會因為誰的金錢支出多或少、或者覺得值不值得花這些錢使用哪些項目,吵得不可開交、大打出手的情況都有。
我們也想依照能力範圍辦事,就因為每個人的經濟能力範圍不同,對金錢使用的價值觀也不同,才會在討論過程中爭論不休,鬧得不愉快。
如果你能先決定好宗教信仰、要什麼喪禮儀式跟服務項目,選擇符合你的生前契約,先支付一筆喪禮準備費用,當我們往生後,家人只要一通電話,禮儀公司就會依照你的遺願,為你完成喪禮,而家人在失去我們,覺得天崩地裂、崩潰的心情,可以專心去發洩,不用為接下來要怎麼辦身後事煩惱還吵架,也不用為錢感到負擔。
你覺得要家人扛起這份責任,還是自己現在就安排好呢?
生、老、病、死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過程,既然都會走到人生的終點,為什麼不提前預防及準備?而且當人沉浸在悲傷之中,需要花很多的力氣去面對跟處理往生者的後事,選擇生前契約,是希望讓家人在需要送別的時候,少些煩惱、多些安心。
提前準備好這一切,既是為自己負責,也是為家人著想,能自己決定的事情,為什麼要讓家人承擔?
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