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土地小、人口多,土地資源本來就很有限,寸土寸金的土地,傳統的土葬,每一座墓地使用了不少的土地面積,長久下來,面臨土地不足的問題。隨著人們觀念的改變,火化後的塔位變得普遍,但塔位數量有限,目前公塔更是一位難求,私塔價格也不便宜,還會永久佔用土地。
因此,為了解決土地不足的情況,讓有限的土地得到更高效的利用,環保葬應運而生。這種安葬方式讓逝者能以自然的方式回歸大地,不需要永久占用土地與空間,也不會帶來高額的費用。
環保葬的意義,是將生命的終結轉化成另一種形式的延續,讓逝者成為這片土地的一部分,不僅可以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,還能讓我們以更友善的方式,對待這片土地,真正實現土地的永續利用。
可是,環保葬雖然有許多優點,但也存在一些缺點和挑戰,可能沒有你想像的那麼浪漫及美好,接下來的文章,讓我帶你認識什麼是環保葬!
環保葬骨灰處理方式

環保自然葬在骨骸的處理方式和晉塔不一樣。
- 晉塔:
是將火化後呈現塊狀的骨骸,裝進骨灰罐裡保存。 - 環保葬:
是將火化後塊狀的骨骸,經過研磨研磨再研磨,成為很小很小顆的骨灰粒,再裝入環保骨灰袋及骨灰盒裡,然後選擇:
1. 連同環保骨灰袋,一起埋進深度45至60公分的土裡或沉入海底。
2. 或將骨灰倒入深度較淺的土裡或拋灑在海面上,又稱為「灑葬」。

花葬、樹葬、海葬的環保骨灰袋,有的縣市可以免費領取,有的需要自費或要自己準備,所以政府目前採用灑葬比較多,但是有些縣市的殯葬管理處網站,在花葬、樹葬、海葬是否採用灑葬的方式寫得不夠清楚,可能你在安葬當天才會知道,所以可以在申請前可以先詢問清楚。
環保葬骨灰埋藏方式
環保葬是將傳統土葬的造墳、立墓碑、記名,改成不造墳、不立墓碑、也不記亡者姓名的方式,把骨灰埋藏在土裡安葬,每2~3年,政府會將土壤進行翻土重整,迎接新的住戶入住。
要注意的是,埋藏的骨灰不能你想葬在哪就葬在哪的喔!至於為什麼不行,文章後面會再跟你說明,如果隨便亂喪,既是違法的,還會罰15萬元的罰金,所以只能葬在政府指定的區域內,例如:
- 公墓內的「花葬」、「樹葬」,例如:台北陽明山第一公墓的臻善園。
- 公墓外的「植存」、「海葬」,例如:新北金山環保生命園區(法鼓山)。

為了讓你可以清楚了解各種環保葬的不同,下面會為你一一介紹環保自然葬的種類,說不定在未來,你能夠選到一個,最符合自己或家人生前所希望的方式進行。
環保葬的種類
花葬

因為藝人黃鴻升(小鬼)選擇花葬的方式回歸大地,也讓花葬成為目前最常被選擇的項目。
花葬是將研磨後的骨灰,裝入環保容器裡,由葬區工作人員的陪同下,在你所選擇的花圃內,將骨灰連同環保袋直接埋藏, 或由家人們逐一輪流倒入挖掘好的穴位內,最後覆蓋泥土壓實蓋穴。
費用及地點
有提供花葬(或花灑葬)的縣市並不多,目前有10個縣市12處場所可以實施花葬,我把資格限制及收費標準提供給你參考,如果你想要花葬,可以依照你的戶籍地,看看該縣市是否有提供這項服務。
提醒一下,相關資訊還是要以各縣市的殯葬管理處網站實際公告為準喔!

申請流程
你可以到以上有提供花葬服務的縣市殯儀館申請,或直接在線上辦理申請,每個縣市的申請文件、手續跟注意事項有些不同,建議先到各縣市的殯葬管理處網站查詢詳細資訊,以台北市為例:
- 你或委託禮儀業者(需要有家屬的委託書),攜帶身分證及火化許可證,到台北市懷愛館服務中心(原第二殯儀館)填寫申請書辦理,或線上申辦。
- 你或委託的禮儀業者,與管理員一起到花葬區,選擇埋藏骨灰的區域和穴位(區域配置是以編號排列,有的地方可以挑選花種或穴位,有的不行)。
- 確定安排好的下葬日期,經負責人員確認範圍位置後,才能安排後續進行。
- 選定穴位及日期後,免費領取環保骨灰袋及骨灰盒(儀式完成後,內袋會協助回收焚燒,外盒則會回收再利用,所以盒子上不能寫名字或塗鴉標註)。
- 留存花葬時需核對的埋藏許可證明書。
申請完成後,就等完成喪禮儀式結束火化遺體。環保葬前,和在火化晉塔前的流程都是相同的,一樣需要經過引魂、豎靈、入殮、告別式等儀式,花葬的安葬流程如下:
安葬流程

我覺得花葬可能是環保葬中最浪漫的一種,你可以想像一下,當往生親人的骨灰與大地相融合,化作花朵重新綻放,伴隨花語,以及花開花謝的循環,給人一種生生不息感覺,會覺得往生親人以一種自然且持久的方式與我們同在。
樹葬

樹葬的方式跟花葬是一樣的,差別只是將骨灰埋藏於花圃內,換成埋藏在樹根周圍而已。
樹葬一樣是將骨灰裝入環保容器裡,由葬區工作人員的陪同下,在選擇的樹葬區域,將骨灰連同環保袋直接埋藏,或由家人們逐一輪流倒入挖掘好的穴位內,最後覆蓋泥土壓實蓋穴。
費用及地點
目前政府實施最多的環保葬就是樹葬(或樹灑葬),總共有24個縣市57處場所,我把資格限制及收費標準提供給你參考,依照你的戶籍地,看看該縣市是否有提供這項服務。
提醒一下,相關資訊還是要以各縣市殯葬管理處網站實際公告為準喔!




申請流程
申請樹葬一樣到以上有樹葬服務的縣市殯儀館申請,或直接在線上辦理,每個縣市的申請文件、手續跟注意事項有些不同,建議先到各縣市的殯葬管理處網站查詢詳細資訊,以台北市為例:
- 你或委託禮儀業者(需要有家屬的委託書),攜帶身分證及火化許可證,到台北市懷愛館服務中心(原第二殯儀館)填寫申請書辦理,或線上申辦。
- 你或委託的禮儀業者,與管理員一起到樹葬區,選擇埋藏骨灰的區域和穴位(有的地方可以挑選樹種或穴位,有的不行)。
- 確定安排好的下葬日期,經負責人員確認範圍位置後,才能安排後續進行。
- 選定穴位及日期後,免費領取環保骨灰袋及骨灰盒(儀式完成後,內袋會協助回收焚燒,外盒則會回收再利用,所以盒子上不能寫名字或塗鴉標註)。
- 留存樹葬時需核對的埋藏許可證明書。
申請完成,一樣等喪禮儀式結束後火化遺體、研磨骨灰、裝入環保骨灰盒後下葬,樹葬安葬流程如下:
安葬流程

我覺得樹葬就像是一種充滿生命力的選擇,當往生親人與自然重新連結,化為樹的一部分時,只要看到那棵樹的成長,會感覺他們以另一種形式永遠陪伴與守護我們。
植存

因為聖嚴法師幾年前以植存方式回歸大地,讓植存獲得越來越多人的認同。
植存是將骨灰裝入環保容器後,到公墓外(非墓園)政府指定的「特定綠化地點」,由工作人員的陪同下,在一片草地挖開穴位,家人們逐一輪流以一層骨灰、一層有機物、一層培養土,重複三次的堆疊方式倒入穴位內,最後將原有的草皮蓋回整平。
費用及地點
目前全台可以植存的地點非常少,只有3個縣市5處場所,因為植存地點極少,加上還要考量到土地的承受力,每天接受植存的名額人數有限制,很常發生需要排隊或抽籤登記,沒辦法確定什麼時間會讓你等到喔!
提醒一下,相關資訊還是要以各縣市殯葬管理處網站實際公告為準喔!

申請流程
申請植存必須到以上有提供植存服務的縣市殯儀館申請,每個縣市的申請文件、手續跟注意事項有些不同,建議先到各縣市的殯葬管理處網站查詢詳細資訊,以新北市為例:
- 你或委託禮儀業者(需要有家屬的委託書),攜帶:
.身分證、印章
.申請人與亡者關係的證明文件
.火化許可證
.亡者除戶證明
.死亡證明書
到新北市立殯儀館服務中心,填寫切結書、骨灰拋灑植存實施報備書,辦理申請。 - 確定安排好的下葬日期,經負責人員確認範圍位置後,才能安排後續進行。
- 選定穴位及日期後,免費領取環保骨灰袋及骨灰盒(儀式完成後,內袋會協助回收焚燒,外盒則會回收再利用,所以盒子上不能寫名字或塗鴉標註)。
- 留存植存時需核對的埋藏許可證明書。
申請完成,一樣等喪禮儀式結束後火化遺體、研磨骨灰、裝入環保骨灰盒後下葬,安葬流程如下:
安葬流程

海葬

海葬是最節省土地資源的安葬方式,將骨灰裝入環保容器後,坐上船隻,當船行駛到政府指定的「特定海域」,距離港口防波堤最外端,向外延伸6,000公尺的海域,由家人們先對往生親人告別祈福,再將容器伴隨鮮花及花瓣拋入海面,在大家的默禱下,目送骨灰沉入海中。
費用及地點
目前全台有9個縣市可以辦理海葬,你可以選擇:
- 官方聯合海葬:
費用幾乎免費,海葬日期由政府決定,將要舉行海葬的喪家聯合起來,一起舉行追思會,結束後統一帶家屬坐船出海,美中不足的是,場次時間、出海船班是固定的,還有搭船人數的限制,沒辦法讓所有親友都參加。 - 私人自行海葬:
如果希望時間可以自己決定,想屬於自己的隱私,也想讓所有親友一起參加,只要海象允許及船班願意出海,就能自行舉辦海葬,但就必須負擔包船費用,依照租用船的船型、參與海葬的人數、海葬流程的規劃等,有不一樣的價格,一般會在2萬元~5萬元區間不等。
提醒一下,相關資訊還是要以各縣市殯葬管理處網站實際公告為準喔!


申請流程
到以上有提供海葬服務的縣市殯儀館申請,每個縣市的申請文件、手續跟注意事項有些不同,建議先到各縣市的殯葬管理處網站查詢詳細資訊。
以台北市聯合海葬為例:
- 你或委託禮儀業者(需要有家屬的委託書),攜帶身分證及火化許可證,以及當天要共同登船拋灑骨灰的家人,其身分證明證影本,到台北市懷愛館服務中心(原第二殯儀館)填寫申請書辦理,或線上申辦。
- 申請骨灰再研磨處理。
- 選擇日期,免費領取環保骨灰袋及骨灰盒(儀式完成後,內袋會協助回收焚燒,外盒則會回收再利用,所以盒子上不能寫名字或塗鴉標註)。
- 留存海葬時需核對的許可證明書。
如果要自行進行海葬,準備以下資料到各縣市殯葬管理處提出申請:
- 你或委託禮儀業者(需要有家屬的委託書)的身分證正、反面影本及印章
- 亡者的火化許可證
- 骨灰再處理證明書
- 你與亡者的關係證明文件
- 搭乘船舶的合法證明文件
要注意,即使已經訂好日期,當天仍然要看海象是否允許出海,有時候港口看起來風平浪靜,但外海說不定是風大浪大,如果會危及到生命安全,船長是不會開船出海進行海葬的喔!會再另行通知改期時間。
安葬流程

整個流程時間約1~2小時,強烈建議,不管你是不是容易暈船的人,一定都要吃暈船藥,我相信你不會想要一路暈船,搞得沒心情參與過程吧…
還有,現在仍有人認為,只要是海邊都可以進行海葬,事情可不是你想的這麼美好喔!
海葬不是隨便一個海域或海岸邊都能進行,是需要辦理出入港手續,並搭乘合法船隻,經出海港口管理機關的核准,才能出海實施海葬。
但有些人不了解法規,或為了節省租船費用,自行選擇海域或偏僻海岸邊,任意將骨灰撒入海裡,這樣不僅犯法又會破壞海岸環境。
希望你不要因為個人的任性,破壞大自然,請務必合法申請、依規定實施海葬,一起共同維護美麗海岸。
環保葬優缺點

越來越多人開始接受環保葬,但大多數人對它的了解仍然停留在表面。
環保葬確實有許多優勢,像是減少土地使用負擔,讓生命以自然的形式回歸土地,但它在推廣過程中仍面臨傳統觀念的接受度和實際操作上的挑戰。
選擇環保葬前,一定要先充分了解,這樣才能避免事後後悔,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!
優點
- 土地循環利用-
減少了土地的永久佔用,讓土地可以持續的循環利用。 - 入土為安-
骨灰回歸自然塵土,象徵入土為安的概念。 - 降低經濟負擔-
因為政府大力推廣,費用比起土葬、塔位,便宜非常多,甚至有些費用是縣市政府全出,這對留下來的家人來說,大大減輕經濟上的負擔。
另外,台北市、新北市及澎湖縣,為了墓地或塔位可以循環使用,只要骨骸(灰)遷出後改為環保葬,會提供一筆1萬~2萬元的「多元環保葬鼓勵金」,如果有需要申請的你,可以到各縣市殯葬管理處網站查詢申請辦法。
縣市 | 多元環保葬鼓勵金金額 |
台北市 | .由富德靈骨塔或陽明山靈骨塔,遷出骨灰者,核發鼓勵金1萬元;遷出骨骸者,核發鼓勵金2萬元。 .由陽明山臻愛樓,遷出骨灰者,核發鼓勵金2萬元。 |
新北市 | 淡水第三公墓、鶯歌第一公墓部分範圍、新店第六公墓部分範圍等其他公告遷葬的地區,遷出者核發鼓勵金1萬元。 |
澎湖縣 | .火化後實施者,每名(具)核發補助1萬元。 .舊墓起掘撿骨後實施者,每名(具)核發補助2萬元。 |
缺點
- 只能過世後申請,不能提前預約-
因為資源有限,為了確保資源可以公平分配給需要的人,無法提前保留位置給尚未過世的人使用。 - 不造墳、不立碑、不記名、不祭拜燒香-
環保葬的穴位不是永久屬於你的,2~3年翻土重整後,可能會在同一區但不會在同一個位置了。不像塔位有一個穩定的空間,還能讓家人在一個「真的有親人在的地方」追思。
另一種說法是,這樣會讓往生親人「居無定所」,沒辦法享受後代子孫祭祀供養的香火,只有部分地方政府有提供祭祀場所,如果希望延續彼此的連結,就要再多考慮考慮。 - 穴位數量供不應求-
隨著民眾接受度越來越高,加上部分原因是當初政府穴位空間規劃不當,很多地方逐漸出現滿葬的情況。政策沒有超前部署,後續雖有增建穴位或新建園區,但仍趕不上民眾申請的速度,所以有的地區,只能將原本規劃2~3年進行翻土重整,縮短時間改為1年或1年半就進行翻土,讓下一位新住戶入住。 - 疊葬
因為沒有專屬穴位,沒有分解完成的骨灰,土壤經過翻土,藏於土壤中不易發現,當新住戶入住時,就會跟很多舊住戶,一起住在同一個穴位內。 - 骨灰難分解-
想要完全分解骨灰,目前仍舊是政府最大的挑戰。
火化後的骨灰,主要成分是「磷酸鈣」,完全沒有任何的養分,實驗證明,它很難被自然分解,沒有養分就無法滋養土壤與土壤融合,所以這些土裡的骨灰,究竟何時會不見,恐怕沒有人能預測得出來,也許十年,也許二十年,但誰又敢說不會在多年後成為化石呢?所以你覺得,短短1年多的時間,骨灰能完全分解掉嗎?
雖然磷酸鈣中的「磷」,是植物生長必備的養分之一,可惜它的特性就是難以分解,所以在進行環保葬時,會加入含有「溶磷菌」的土壤,有助於分解磷酸鈣,析出磷,而灑入的花瓣屬於有機物,也有助於溶磷菌等微生物的孳生,這樣能加速骨灰分解,讓植物吸收。
最好還能在較大面積的淺層土坑裡,將骨灰、土壤、有機物灑散堆疊,但因為土地貧脊、使用人數多,無法做到寬面積使用,只能往下延伸,深挖穴位,但越深層的土壤,微生物就越不活躍,在空氣不流通的地底會難以生存,也就無法順利分解骨灰。 - 骨灰易結塊-
實施環保葬的土地,必須很講究水土保持,因為骨灰碰到水,容易凝結成塊,無法分解;如果排水功能差,土壤會產生黏性,會黏住骨灰變成土塊,而且黏性土壤透氣性差,會不利微生物生長,沒有微生物,骨灰就不易分解。
要怎麼分辨土地排水功能好不好?如果你看到葬區工作人員,挖土時挖出土塊,就表示這片土地排水功能需要加強,你的往生親人葬在那裡,可能無法完全分解,但你想反悔也來不及了…
另外,環保紙骨灰袋雖然容易分解,但還是會吸附水氣,使骨灰更容易凝結成塊,這樣更不利分解,所以為了減少這種情況發生,現在才會多採用,下葬時,直接將紙袋中的骨灰倒入穴位內。 - 結塊骨灰以「廢棄物」處理方式丟棄-
進行翻土時,一旦挖掘出結塊的骨灰,無法再進行研磨處理,更不容易被分解,只能成為廢棄物丟掉。丟掉時,政府不會通知,而那個被丟掉的骨灰塊,有可能是你或你的往生親人… - 安葬地點有限制-
不能隨心所欲想葬哪就在哪,只能葬在政府規定的區域內,隨便亂葬不僅違反法律,還需繳罰金15萬元。
很多人會說「那帶回家,葬在自家盆栽呢?」,老實說,骨灰真的很難很難被分解,就算經過特殊處理,也需要花非常長的時間,而且如果盆栽排水功能不好,骨灰遇水,變成一大塊骨灰塊,你跟家人們長時間跟它相處,雖然是自家往生親人,但不覺得還是會怕怕的嗎?
還有,靈魂是會跟著骨灰一起的,感應不到或許沒什麼,如果感應的到呢? 曾經聽說過,有人把愛貓骨灰帶一小瓶回家,結果晚上睡不好,長時間下來造成身體不適,還查不出原因,最後請人到家裡查看,才知道是貓咪靈魂在作怪。
雖然不是每個家庭都會發生,但不敢保證你一定不會… - 海葬更不環保-
骨灰本來就不溶於水,所以遇水成塊,沉入海底,變成海底墳場,這樣不是更汙染大海嗎?而且骨灰就算被魚吃進肚子裡,也難以消化,這對魚兒來說,不是一種傷害嗎?
你適合環保葬嗎?
只知道優缺點是不夠的,還有一些你需要知道的注意事項,讓你可以更明確地思考,自己是否適合這種安葬方式。
- 踩踏-
不管花葬、樹葬還是植存,都是在一大片區塊挖很多個穴位,如果穴位距離步道遠一點,在進行下葬時,不管是工作人員或是喪家家屬,進入葬區將往生親人下葬時,難免會踩到前後左右鄰居的穴位上。還有,有的家庭在祭拜追思時,想把祭拜花束放到往生親人的穴位上,會踩進安葬區內擺放花束。
所以,如果你不想被人踩在頭頂上,就建議不要選擇環保葬,因為園區穴位位置規劃的關係,不管距離步道遠或近,真的無法避免被踩踏。 - 流浪貓狗入園區大小便
政府積極推廣環保葬園區的休憩功能,想打造成休閒公園,力求打破以往公墓給人陰森恐怖的觀感,所以園區沒有設計圍牆或圍籬,難免會有流浪的貓狗進入園區玩耍或大小便,園區也沒有多餘人員可以專門去驅趕流浪貓狗。
但也有一說,既然我們希望骨灰能被微生物分解,能被植物吸收,真正回歸自然,何必介意貓狗的排泄物?而且動物屎尿是為葬區施加天然肥料,有助於花草樹木的生長,也進一步促進微生物的繁衍,進而加速土裡的骨灰分解。 - 骨灰暫存的費用支出-
當穴位不足需要排隊等候、或下葬時間趕不上各地墓園規定的日期、或等待海葬時間,這些等待的期間,必須先將往生親人的骨灰,暫時存放在靈骨塔或禮儀公司的會館,有的公立靈骨塔,針對選擇環保葬的民眾,有提供骨灰免費暫存的服務,但不是所有縣市都有這樣的服務,而且提供暫存的位置數量及存放時間會有限制。
曾經聽說有人排隊等待植存的時間,超過半年,一開始骨灰暫放在公立靈骨塔,但因為只能展延一次,後來改放在禮儀公司的會館,骨灰暫存費用加起來,雖然跟買一個私立塔位相比還是便宜很多,但如果經濟能力不足,可能要改換其他安葬方式。 - 從傳統觀念、風水角度來看
傳統觀念上,會希望人在過世後入土為安。實行環保葬,沒有墓地、沒有碑牌、沒有名字,亡者的魂魄會居無定所,死後不得安寧,就無法庇蔭子孫福份,進而影響後代子孫的運勢,所以假如你是屬於比較重視傳統觀念的人,堅持要留全屍,或死後要有一個安居之地,就不適合環保葬。 - 找不回來、無法反悔
這一點真的非常重要!至今仍有過來人回饋,他們後悔選擇環保葬,想找回往生親人的骨灰,但不管找誰,都無法為他們處理。
花葬、樹葬、植存的土壤都會定期翻土,經過翻土,每位亡者的骨灰就會混合在一起,再也無法確定往生親人骨灰的位置究竟在哪裡,就算剛下葬沒多久,政府也不許你再挖掘起來。而海葬,骨灰會隨波逐流,根本不知道會飄到哪,最後沉入哪一片海底,就算能撈,也無法確定那塊骨灰就是你家的往生親人。 - 從靈學角度看
曾經有一位靈學老師分享,有不少選擇環保葬後來後悔的客戶,請他協助處理靈魂事宜,因為他們有的是家運、事業受到影響,有的是健康受到影響,有的是亡靈託夢家人,說待的環境讓祂不舒服。
老師說那些葬區上面,其實都飄著一片厚厚的雲,這些雲就是靈魂,每個靈魂都是疊在一起的狀態,當然會不舒服,而且因為根本找不到骨灰,處理起來非常麻煩,尤其是海葬。
海葬需要陸地跟海上一起辦法事,到海上招魂,因為不知道骨灰飄到哪,所以要先找亡魂在哪,就算招到魂也不一定拉的上來,因為其他亡魂也想上岸,所以會阻礙法事進行,不是能在一天全部處理好的,等全部處理好,花費將近百萬元,船要錢、師父要錢、法事要錢、祭品要錢,什麼都需要花到錢…
當然,不是所有家庭都會發生,影響運勢、健康或親人託夢的情況,也有什麼狀況都沒有,生活過得好好的家庭,但如果你擔心可能會發生,建議你就不要選擇環保葬了,畢竟後續處理費用真的挺可觀的。
解決方案
如果你看完上面的缺點及注意事項,仍然想要環保葬,但擔心發生無法預料的狀況,我提供小建議給你參考:
- 死亡後擲杯-
這是靈學老師建議的,因為人體活著的意識,跟死亡後靈魂的意識會不一樣,就算生前確定選擇環保葬,但死後靈魂不一定會同意,所以在親人往生後,擲杯再跟祂確認一次,是不是真的要執行環保葬。 - 先塔位,後環保葬-
根據我的經驗,親人剛往生,對留下來的人來說,心情無法馬上平復,更沒辦法說放手就放手,不只我一個人這麼想,曾經我聽主管分享,有位客戶的妹妹生前說想要植存,往生後因為等不到植存的時間,所以家人先將妹妹的骨灰,放在龍巖會館,這段等待期間,家人有空都會去看看妹妹,跟祂說說話。
終於等到可以植存的通知,但才將妹妹骨灰倒進去瞬間,家人都後悔了,他們覺得妹妹要不見了,再也不見不到妹妹,難過到哭出來,甚至問主管能不能放棄,但很可惜,已經倒進去,根本沒辦法停止…
對於失去親人的悲痛心情,我覺得最少要需要1~2年才能慢慢被消化,當家人的骨灰放在塔位,會覺得彼此之間的連結還在,有實質的寄託,可以藉由時間,慢慢緩解家人心中的思親情懷,但如果直接執行環保葬,在沒完全做好心理準備、心中的悲痛沒來的及紓發完畢時,你們的連結硬生生被切斷,這樣的痛,聽說會花更久的時間去消化。
所以,如果經濟能力還負擔,我會建議先將骨灰放在塔位最少2年,等大家悲傷的情緒抒發差不多了,再執行環保葬會比較好。
因為土地寸金寸土,土地越來越貴,塔位的價格跟房價一樣也隨漲船高,人人無法下手買一個塔位,轉而到能負擔的公立塔位,可是各縣市提供的塔位數量,無法跟縣市人民的人數成正比,政府想增建靈骨塔,卻又因為靈骨塔是「嫌惡設施」之一,沒有人願意建在自家附近,如今公立塔位一位難求,但人往生了總要處理,於是政府為了塔位可以流動使用,推行了環保葬政策。
但因為政策不夠完善,環保葬面臨的問題,其實遠比我們想像得要多,例如各地政府部門因為人力、預算有限,政策方面沒辦法面面俱到,甚或為了避免影響民眾的環保葬意願,選擇刻意隱瞞。既然政府以「環保」為出發點,那就應該把所有的問題和隱憂,進一步思考解決,找出能讓大家都安心的最佳做法,否則等到小問題惡化成為大問題,很可能會成為環保葬長遠發展的絆腳石。
現在的環保葬仍有很大的改良進步空間,所以當你想要選擇環保葬,一定要和家人一起討論、多多溝通,千萬不要強迫或說服他人接受你的想法,曾經有人希望我可以協助他,去說服家裡長輩接受環保葬,但被我拒絕了。
並不是因為我有銷售塔位才不願意,而是我認為,應該尊重每個人的想法,不願意接受環保葬一定是有哪道坎過不去,例如,不想跟別人骨灰混在一起,就像我媽媽,原本聽我弟弟說環保葬多好多好,所以選擇環保葬,但聽到會跟別人骨灰混在一起,還有可能因為結塊被丟掉,她就不要了。
而且我覺得要去說服一個跟你觀念不一樣的人,是一件很難的事,就像我認為提前買生前契約是很重要的事,為什麼重要,因為你很難在面臨失去家人的同時,還能保持理智去思考身後事,當下一定會慌亂,但你並不認同一樣,仍然認為不需要。
我不反對環保葬,甚至如果可以在高空拋灑的葬法,我一定會選擇,因為我喜歡天空、喜歡自由。不管什麼樣安葬方式都有利有弊,重要的是在事前有充分的了解,跟家人好好溝通,選擇適合你們的安葬方式。


發佈留言